发布时间:2025-02-21 17:48:14    次浏览
今年国庆节最大的新闻恐怕不是各地旅游景点拥挤的人潮,而是各地接踵而至的楼市限购政策。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楼市迎来新一轮的收紧调控大潮,截至目前,已有21个城市重启或升级限购。快来听听房地产业内各方都是怎么说的?周小川:政府对部分房价上涨过快城市高度重视10月6日,在2016年第四次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近期中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中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此外,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也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顾云昌:房价的最高点,恐怕已经过去或是快要过去了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十一期间的限购政策频繁出台,主要是为了抑制节后的房价过快上涨。目前因地制宜的出台政策将有利于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情况。” 他还认为,本来是明年要买的今年就提早进入市场了,导致了消费的透支,或者提前进入了市场,导致了市场的这种过热。但是销售的最高点,房价的最高点,恐怕已经过去或是快要过去了。许昌芸:分化调控,有效地保护了刚需购房人群保利地产江苏营销部经理许昌芸:南京限购新政的实施,充分说明了地方政府对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而且此次新政中的分化调控,对投机性购房起到了精准打击,也有效地保护了刚需购房人群。 水皮谈楼市新政:买的没有卖的精 调控总比失控强黄金周的措施跟进已经变成了一种令行禁止的政治站位,雷厉风行执行力的考验,蹊跷的是从5月9日权威人士论定位到7月政治局提抑制价格泡沫到“十一”前,形成整整5个月政策真空期,足够形成抢购性恐慌和蔓延,当然也有足够时间形成“地王”式土地市场的交易,或许这就是“买的没有卖的精”的道理。 话虽如此,但是迟来的调控也是调控,总比失控要强。戴亦一:是从供需两端去杠杆的典型措施厦门大学管理学教授戴亦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轮市场的疯狂跟高杠杆效应密不可分。多地限购、土地政策以及限贷政策都是从供需两端去杠杆的典型措施。 严跃进:中国楼市政策的拐点已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开启易居中国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中国楼市政策的拐点已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开启,而市场拐点会在明年,2017年第二季度部分城市或有“量价齐跌”的现象出现。但必须认识到,此类市场拐点是周期性的,而非实质性下跌。 胡景晖:一线楼市即将迎来拐点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说:“历时18个月,一路飘红的一线楼市即将迎来拐点。” 张大伟:预计楼市很可能从北京等一线城市开始降温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预计后续还将有更多城市升级楼市调控政策,楼市政策拐点已经出现。”他认为,这一轮限购政策,对外地户籍的购房资格和信贷资格开始收紧,意味着调控从过去的一线蔓延到二线城市。预计楼市很可能从北京等一线城市开始降温。 倪鹏飞:及时出台调控政策是能够稳定未来市场预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当前楼市存在局部过热风险,但仍处在可控范围内,及时出台调控政策是能够稳定未来市场预期的 。” 任泽平:本轮上涨接近尾声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2014-2016年这一轮房价上涨主要受益于政策牛(放松限购限贷减税)、水牛(货币超发低利率)、杠杆牛(放松限贷降低首付比),现在这三头牛都走了:政策收紧、货币中性、降低杠杆。过去平均而言,一轮房价小周期上涨18个月,这一轮需求释放周期也基本接近尾声。“房地产小周期趋于结束,房价上涨接近尾声”。 对于未来的房地产政策走向,房地产政策取向将因城施策,一二线加强调控,三四线继续鼓励去库存。未来房市区域化分将越来越明显,一二线人口迁入但土地供给慢,房市将日趋货币金融化。对于当前各地监管的首付贷问题,部分地区的首付贷类似于去年股市的场外配置,其对房价波动承受能力低,要密切留意去杠杆风险。梁海明:政府调控楼市房价将大跌?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对于房地产市场,投资者有“宁买当头起,不买当头跌”的惯性投资思维,中央政府一旦出台严厉楼市调控措施,容易引发投资者疯狂抛售,万一下跌成势,届时如何止血控制房价不再大幅下跌,避免造成楼市崩盘?然而,如果中央政府不出手遏制楼市,没有更好投资目标的海量资金,将持续进入楼市,房地产市场泡沫将越吹越大,未来终有爆破的一天,到时对楼市、对金融体系、对经济都将带来较难承受的冲击。遏制楼市与否,是中央政府两难选择。